“廉则兴,贪则衰”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!
在数千年的历史中,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。一个王朝的辉煌,转瞬间就被腐败侵蚀成了历史。古代廉政建设与惩贪措施曾有效扼制了腐败现象,推动了生产力发展,成就了一些留名青史的盛世。
“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”唐太宗看望病重的魏徵时,发现一身清廉节俭的魏徵,住宅没有正厅,就下令为魏徵盖一个正厅,以此来自己对一位能臣廉吏的感怀与褒奖。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前往家中吊唁,感慨地讲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见兴衰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魏徵去世,我失掉一面镜子了。”
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,出身贫苦,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,他的父母及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,自己被逼迫从小出家当和尚。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:一旦自己当上皇帝,先杀尽天下贪官。出身背景和经历,决定了他“重典治国”的方略。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,发现很多官员奢靡,于是下决心整治,颁布《大明律》、《大诰》、《大诰续篇》等法令,加大了对腐败官员的惩治打击力度,为明王朝后续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
雍正在位十三年,上承康熙,下启乾隆之治,严厉明察、整饬吏治、清理财政,雍正一朝吏治清明,臣下莫不奉公守法,他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的弊端,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,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。
历数千秋事、阅遍天下人,从“贞观之治”到“康乾盛世”,从“安史之乱”到“靖康之耻”,历朝历代的兴衰足以使我们吸取教训。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,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。管不住腐败,国家就有危亡之虞;遏制了腐败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
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。解读历史,以史为镜,《兴衰之鉴》,警钟长鸣。面对这些,我们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,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,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。